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196体育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196体育官方app健身格言大全

2023-12-17 03:24:00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196体育官方app健身格言大全有时候我们需要在生活中表达自己,你也经常看到其他人转发的经典句子,一个简短的句子就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那么语句优美的句子有哪些呢?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健身格言大全,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39、快乐的秘诀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呗,小到吃好喝好运动健身,大到不断实现理想吧,感受生活中的美,创造美。

  42、减肥还不如去健身,选择前者的多半是懒惰的胖子,用最懒惰的方式去减肥终究只是胖子的做法。

  1、运动健身放松需要一个没有压力的地方,若要放在房间里面,墙壁装修不宜选择过于花俏的墙纸或颜色,而白色能起到扩大空间感、减缓压力的作用。

  7、非常满意自己现在的身体状态!!虽然不瘦,但是感觉非常健康紧致,练了两个月臀部也有轮廓了好开心啊!!坚持健身线、挥汗如雨的健身,身体和身心都会得到充分满足。

  19、我只能说我每天都在尽力去对喜欢我人好点,皮肤在一天天变好,在坚持健身,头发在一天天长长,想想就一切都会变的好,最尽大可能变到最好。在我身边的每个人都快乐,最简单最纯粹的幸福,不抱有期待不抱有幻想简单的活着,我想当我是最好的便能拥有最好的。

  用汗水来给自己做保养、运动是人类最原始的本能、在最美好的年龄遇见自己、唯有健身的力量改变一切,为了体现中国好教练的正能量,弘扬健身精神全网征集健身宣言,经过选拔有14条宣言以及他们的倡导者入围,最终将通过微信投票的方式选出你认为最激励人心的宣言,这将作为20xx年夏天积极倡导每个人健身的座右铭哦!

  中国好教练是由中国健身行业第一门户健身114网发起,联合多家企业创建的第三方从业人员诚信认证体系,通过星级来衡量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技能+服务+诚信),目前已得到行业协会、全国知名健身企业的认可,并纳入到吸纳人才的行业标准中。

  拥有星级认证的教练员还为企业提升了品牌形象,为创办工作室的教练提供行业的认可提升工作室的可信度,为会员选择教练提供了行业的依据。

  教育格言大全_格言大全_1、 健康的规律必须认识以后才能充分实行,无论更合理的生活何时实现,必须事先传播这种知识。斯宾塞:《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第14页。

  2、 身体是心智的仆人,是表现心智的中介。关心身体、给以身体方面的知识,并发展体质,以循序地组织练习来锻炼身体。福禄倍尔:《人的教育》,见《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333页。

  3、 把身体上与精神上的训练相互变成一种娱乐,说不定就是教育上的最大秘诀之一。洛克:《教育漫画》,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179页。

  4、 除了上述校内的经常性操练之外,还有另外的机会从校外游乐中获得经验。当春光明媚、天气晴朗的时候,如果不走出校门,观看大自然的丰富多彩,与天地同乐,那将是对大自然的伤害和冷漠。弥尔顿:《论教育》(译自1980年英文版)。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孩子能从周围世界(大自然、艺术、人们的关系)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424页。

  5、 审美发展和道德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对于美的欣赏可以使人变得高尚起来。美能唤起人的善良感情,如同情心、忠诚、爱、温柔等。感情会在人的行为中成为一种积极作用的力量。赞科夫:《和教师的谈线、 美的情感,或者像人们所说的审美情感,是人所特有的本性。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差别之一。赞科夫:《和教师的谈线、 美教给人识别恶,并与之进行斗争。我想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是一面镜子,你在这面镜子里可以照见你自己,从而对自己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上》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66页。

  8、 美,就是人性。善良情感和诚挚态度的具体体现在我的想象中,在美的面前微笑,叹赏和惊异,犹如一条应当通往儿童心灵的小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58-159页。

  9、 人生目的不是单调的,美也不是单调的,为爱美而美,也可以说为的是人生目的。因为爱美本来就是人生目的的一部分。诉人生苦痛,写人生黑暗,也不能不说是美。粱启超:《情圣杜甫》,见《饮冰室文集》卷三十八。从人生目的上看:真、善、美的自身,都是同等的社会文化而为我们心身所要求的;所以美自有它独立存在的价值,绝不是为了别种方便才有价值。它的价值,就在使我们能脱离现实社会的束缚,另在一个理想的境地得着喜悦,以扩大人生的活动。杨贤江:《杨贤江教育文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40-41页。

  10、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学,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蔡元培:《蔡元培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195页。

  11、 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盖以美为普遍性,决无人我差别之见能参入其中。美以普遍性之故,不复有人我之关系,遂亦不能有利害之关系。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见《中国近代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339页。

  12、 盖人心之动,无不束缚于一己之利害;独美之为物,使人忘一己之利害而人高尚纯洁之域,此最纯粹之快乐也。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见《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版,第1009页。

  13、 美术可以表现文化。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可以救援经济。鲁迅:《鲁迅论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81页。

  14、 音乐的教育是最主要、最关紧要的教育,因为正是节奏和调式,它们是最能够深刻地潜入到灵魂的深处去的,并且最强劲有力地触动着灵魂,吻合在灵魂心灵上,它们带来优美与端庄,并且,如果教育得宜的话,使人变得优雅,而否则,就适得其反。柏拉图:《理想国》,岳麓书社20xx年版,第132页。

  15、 他们辨别节奏和乐章最为锐敏。因此他们也可能分别进行对善与恶的模仿。换言之,在之下对善心肠或恶心肠的模仿,在赞美歌与乐曲里所取舍,鼓舞青年们的心灵,引导他们从模仿的途径,达于道德的境界。柏拉图:《柏拉图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第79页。

  16、 通过世界的美的启示他容易决定、有力量地决定这种领悟,使得心灵自由态度不从世俗的智慧方面而从纯粹实践的(道德的)考虑方面接受它的法则。这样一种世界的启示整个所知道的世界与所知道的时代如有必要的话,会消灭不良环境中的坏印象。可以正确地说,这是教育的主要工作。赫尔巴特:《论世界的美的启示为教育的主要工作》,见《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254页。

  17、 美的必要性是原始的、实践的。有道德的个人,为了服从这种必要性,控制他的。赫尔巴特:《论世界的美的启示为教育的主要工作》,见《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252页。

  18、 美者,循超逸之快感,为普遍之断定,无鹄的而有则,无概念而必然者也。蔡元培:《蔡元培美育论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42页。

  19、 满意者,官能之事也,善良者,理性之事也,美感者,官能与理性之吻合也。人类者,既非如动物之有官能而无理性,又非如理想之神有理性而无官体,故美感者,人类专有之作用也。蔡元培:《蔡元培美育论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39页。

  20、 求知识以外兼养感情,就是治科学以外,兼治美术。有了美术的兴趣,不但觉得人生很有意义,很有价值,就是治科学的时候,也一定添了勇敢活泼的精神。蔡元培:《蔡元培美育论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07页。

  21、 爱真爱美的性质,是人人都有的。蔡元培:《蔡元培美育论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76页。

  22、 善离了真,不免以恶为善;离了美,不免见善而不能行。例如行路,要达一目的地是善;然夜间不能不用灯,是真;行路易疲,不能不随口唱歌,或赏玩风景,是美。蔡元培:《蔡元培美育论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87页。

  23、 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蔡元培:《蔡元培美育论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266页。

  24、 虽然,世界观教育,非可以旦旦而聒之也。且其与现象世界之关系,又非可以枯槁单简之言说袭而取之也。然则何道之由?日美感之教育。美感者,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之津梁。人既脱离一切现象世界相对之美感,而为浑然之美感,则即所谓与造物为友,而已接触与实体世界之观念矣。故教育家欲由现象世界而引以到达于实体世界之观念,不可不用美感之教育。蔡元培:《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见《中国近代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326页。

  25、 艺术不仅作用于学生的理智,而且影响到他的情感,因此,艺术有助于培养信念。所以艺术在道德教育中起着这么大的作用。赞科夫:《和教师的谈线、 审美观念是随着修养而进步的,修养愈深,审美程度愈高。蔡元培:《蔡元培美育论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291页。

  27、 审美能力很大程度取决于一个人的一般文化水平和道德教养。因此,培养年青人领悟和珍惜真正的人间美,教育他们在其他人的精神交往以及自己平日的行为举止中,追求道德审美理想,乃是一项极重要的任务。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34页。

  28、 审美教育可能提得很好。但是,如果主义教育的其他因素和组成部分有着严重的缺陷,那么美的那种教育的影响就会减弱,甚至可能化为乌有。对于儿童的精神世界的每一种影响,只有当他身旁也发生着其他同样重要的影响时,才具有教育的力量。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人可能会用心地培育花朵,赞叹花朵的美,同时,他也可能成为一个恬不知耻、冷漠无情、性格残忍的人切都取决于我们教育者寄予一定希望的那种影响,同其他那些影响个性的精神世界的手段相关联。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165页。

  29、 美的要求奠定道德的美,使人对一切卑鄙和丑陋的东西持毫不调和和不可容忍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39页。

  30、 我们认为理想的人类美,就是必须具有一颗伟大的、火焰一般热烈的心。身体、道德和精神完美的统一,是建设新社会的重要因素,如果不使人变美,不使人的一种最高尚的情感爱情变美,我们就不会有美好的生活。我们社会里的每个成员,说得形象些,若都能闪烁着自己无与伦比的心灵美之光展现自己的天才、能力、创造智慧,那时人类即将登上美的顶峰。每个人都应该成为新社会的建设者,创造者。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58-159页。

  31、 美本身并不包含任何能在人身上培养高尚精神的魔力。只有当创造美的劳动由于高尚的道德动机而人道主义化了,首先充满了对人的尊重,美才能培育道德的纯洁性和人道主义精神。为人们创造美的劳动的这种人道主义精神越深刻,人就越尊重他自己;而且对于他来说,背离道德规范会成为一种不能容忍的行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64-165页。

  32、 心灵美,首先是一种社会的、道德的因素,因此它能使外貌显现出某种高尚色彩。根据一个人的外貌可看到他的道德品质的许多特点。出心灵美与外形美的一致,表明一个人在身体和精神方面全是健康的。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51页。

  33、 当人燃起创造之火的时候,这种火光好似能从内部照亮他的面容、眼睛以及他的一举一动,从而使外在美在理智和智慧这些内在美的作用下,而更富有神采,更显高尚。哪里有了这种美,哪里就会有自豪感。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54页。

  34、 每种最高艺术都以科学为依据。没有科学,既不能有完全美的创作,也不能有充分的欣赏。斯宾塞:《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第32页。

  35、 如果没有科学的帮助,最认真的观察也难免有错。斯宾塞:《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第33页。

  36、 应该学会把心灵的美看得比形体的美更可珍贵,如果遇见一个美的心灵,纵然他在形体上不甚美观,也应该对他起爱慕。柏拉图:《文艺对线、 应提倡美育,使人生美化,使人的心灵寄托于美,而将忧患忘却。于学校中可实现者,如音乐、图画、旅行、游戏、演剧等,均可去做,以之代替不好的消遣。蔡元培:《对于学生的希望》,见《蔡元培教育论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289页。

  38、 一个可教育的人在道德和审美方面所具有的天性的,表现在他对于善良的言语、训诫、劝告和临别赠言十分敏感。如果您希望您的话能教给学生生活,您的学生能追求良知那您就在年轻人的心中培育精细的情感和敏感的吧。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173页。

  39、 对于自然美的真实的爱护心,尤为美的教育上的要务。自然美是美的源泉、艺术的源泉,亦可说是人生源泉。丰子恺:《(美的教育)译者附言》,引自《教育杂志》第23卷第2号。美能磨练人性。一个人如果从童年时期就受到美的教育,特别是读过一些好书;如果他善于感受并高度赞赏一切美好事物,那么,很难设想,他会变成一个冷酷无情、卑鄙庸俗、贪淫好色之徒。美,首先是艺术珍品,能培养细致人微的性格。性格越细致,人对世界的认识越敏锐,从而对世界的贡献也越多。苏霍姆林斯基:《给儿子的信》,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9页。

  40、 儿童在入学的时候已经是具备了某些审美情感。非常重要的是,从儿童入学一开始,就要从他们已有的审美经验出发,并且依靠这些审美经验来进行工作,不要丧失任何一个学周,抓紧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赞科夫:《和教师的谈线、 儿童的音乐教学是使他们吸收艺术,使他们直接深入到艺术创作培养,深入到美的境界的一种积极的手段。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319-320页。

  42、 小儿年轻时,应养成好美的习惯。学校要有美丽的房屋和装饰,功课中应有插图,引起趣味。图画、手工、音乐都是很重要的功课,可以发达美育。蔡元培:《蔡元培美育论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13页。

  43、 应该帮助儿童能通过艺术深刻了解自己的思想感情,更加明确地去思考,更加深刻地去感受;要帮助儿童把这种认识自己的能力变成认识别人的工具,变成更加密切地与集体联系起来的工具,变成通过集体和别人一起成长,并且一起走向崭新的,充满了深厚而有意义的感情的生活的工具。克鲁普斯卡娅:《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年版,第602页。

  44、 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荀况:《荀子乐论》。

  45、 吾人固不可不有一种普通职业,以应利用厚生之需要;而于工作的余暇,又不可不读文学,听音乐,参观美术馆,以谋知识与感情的调和。这样,才算是认识人生的价值了。蔡元培:《蔡元培美育论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267页。

  46、 情感的作用固然神圣,但他的本质不能说他都是善的,都是美的:他也有很恶的方面,他也有很丑的方面。他是盲目的,到处乱碰乱迸,好起来好得可爱,坏起来也坏得可怕。所以古来大宗教家大教育家,都注意情感的陶养,老实说,是把情感教育放在第一位。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那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伏淘汰下去。这种工夫做好一分,便是人类一分的进步。梁启超:《中国韵文里所表现的情感》,见《饮冰室文集》卷三十八。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就是艺术。梁启超:《中国韵文里所表现的情感》,见《饮冰室文集》卷三十八。文化进步的国民,既然实施科学教育,尤要普及美术教育。蔡元培:《蔡元培美育论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57页。

  47、 艺术教育是非功利的,非程序性的,是具体而微、随时随地在每位学生、每个阶段,甚至每件作品中寻求当下的沟通、指涉、领悟。这一随机的过程而不是预定的程序重视体验与经验,问题与可能性,激发好奇心与热情,并以此检验学生的智能与品性:它开放给未来,落实为人人。陈丹青:《退步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14页。

  48、 只要有热心和才能,就能养成一种审美的能力;有了审美的能力,一个人的心灵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各种美的观念,并且最后接受同美的观念相联系的道德观念。卢梭:《爱弥儿论教育》(下》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557页。

  49、 看来,教师本身先要具备这种品质能够领会和体验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才能在学生身上培养出这种品质。赞科夫:《和教师的谈线、 在人性美的概念中,我们摆在首位的是心灵美,即忠于信仰、人道主义和不容。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429页。

  51、 人性美一旦在孩子们的精神生活中树立起来,就会促使他们考虑自己的行为。这样一来,便会使思想、情感和集体里的相互关系都受到道德美的陶冶。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430页。

  52、 感知和领会美,这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和关键,是审美素养的核心。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424页。

  53、 尤其要尊重的是,丰富的艺术乃伟大学问的温床。丰富的感情生活,燃烧着的想象力,正是创造力的源泉。小原国芳:《小原国芳教育论著选》(下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22页。

  54、 美术所以能产生科学,是从真美合一的观念发生出来。他们觉得真即是美,又觉得美才是真。所以求美先求真人手。梁启超:《美术与科学》,见《饮冰室文集》卷三十八。美术所以为高尚的消遣,就是能提起创造精神。蔡元培:《蔡元培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136页。

  56、 子语鲁太师乐日: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论语八佾》。

  58、 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会失掉一半。所以我们绝不认为这些爱好的训练和满足无关紧要,我们相信今后他们会在人类生活中比现在占更大的部分。斯宾塞:《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第30页。

  59、 艺术不仅作用于学生的理智,而且影响到他的情感,因此,艺术有助于培养信念。越是依靠情感为基础,信念就越是坚定。所以艺术在道德教育中才起着这么巨大的作用。赞科夫:《和教师的谈线、 节奏和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侵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方式适合,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受过这种良好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界事物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厌恶。但是一看到美的东西,他就会赞赏它们,很快乐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性格也变得很高尚优美。柏拉图:《文艺对线、 如果女孩子没有弹钢琴的才能,她迟早是会发觉的。如果她弹得不太好,通常又对别人的议论很敏感,她就会渐渐地不再为别人演奏。在这种情况下强迫有害无益。如果女孩子有才能而自己不知道,巧妙地运用一定程度的强制可能会克服开始时她对练钢琴的反感。直到她成功后(靠她的天资极为可能成功)才带来足以使她喜爱钢琴的满意感。在这种情况下强迫会有益处。克伯屈:《教育方法原理教育漫谈》,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77页。

  62、 用旋律或曲调来培养一种和谐的精神。《柏拉图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第30页。

  64、 音乐确实有塑造特定性格的功能,年轻人必须在音乐的环境中接受教育,音乐的和谐可以直达灵魂的和谐。弗拉纳根:《最伟大的教育家从苏格拉底到杜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0页。

  65、 关于音乐,可以说它的终极就在于对于美好的事物的爱慕之情。柏拉图:《理想国》,岳麓书社20xx年版,第135页。

  66、 音乐乃是一种使人迷恋善良、美和人道精神的最奇妙、最精细的手段。~个人在倾听音乐时,他认识自己,而且首先认识到,他作为人,是美好的,他降生于世就是为了成为一个美好的人。因此,如果他身上还有某种不良的东西,那么它应当得到克服;音乐会帮助他感受到自己身上的不良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133页。

  67、 我们全体教师深信,音乐修养是道德修养的一个极重要的条件。音乐形象能触动人的心灵,陶冶人们高尚的情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进行音乐教育,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和谐的人。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线、 音乐这是一种最良好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中形成了师生间精神上的共性。音乐仿佛打开了儿童心灵的窗扉。师生谛听美妙的旋律,感受和叹赏旋律的美时,变得更加亲密和融洽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177页。

  69、 音乐对德行有所裨益,依据的理由是它能陶冶我们的心灵,并使我们习惯于真正的愉快,正如我们的身体靠体操而形成某种性格一样。亚里士多德:《论》,见《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567页。

  70、 音乐之所以必须学习,不是只为了一种益处,而是为了许多益处,这就是说:(1)为了教育,(2)为了心灵的净化,(3)为了理智的享受,为了紧张劳动后精神的宽弛和修养。亚里士多德:《论》,见《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574页。

  71、 音乐为美术之一种,与文化演进,有密切之关系。世界各国,为增进文化计,无不以科学与美术并重。盖创造之才,非独科学界所需要,美术界亦如是也。蔡元培:《蔡元培美育论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56页。

  72、 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己,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沈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其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人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卷二《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73、 体育是为了锻炼身体,音乐是为了陶冶心灵。柏拉图:《理想国》,见《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502页。

  74、 科学不但是雕塑、绘画、音乐、诗歌的基础,科学本身就有诗意。斯宾塞:《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第36页。

  75、 自然美不能完全满足人的爱美,所以必定要于自然美外有人造美。艺术是创造美的,实现美的。蔡元培:《蔡元培美育论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94页。

  76、 美育为近代教育之骨干,美育之实施,直以艺术为教育,培养美的创造及鉴赏的知识,而普及于社会。蔡元培:《蔡元培美育论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84页。

  77、 在嚣杂的剧院中,演那简单的音乐,卑鄙的戏曲。在市场上散步,止见飞扬尘土,横冲直撞的车马,商铺门上贴着无聊的春联,地摊上出售那恶俗的花纸,在这种环境中讨生活,怎么能引起活泼高尚的感情呢?所以我很希望致力文化运动诸君,不要忘了美育。蔡元培:《蔡元培美育论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58页。

  78、 正像知识的完善进行的情况一样,即更真实、更需要的知识排挤掉错误的和不需要的知识;藉助艺术而使感情得到完善的情形也是如此,即以更高尚的、更善良的、对人们的福利更需要的感情排挤掉低级的、不善良的、对人们的福利不需要的感情。艺术的使命就在于此。赞科夫:《和教师的谈线、 学生的审美发展却具有多方面性:这里有文学,有造型艺术,还有音乐。而寓于一切之中,高于这一切的乃是生活!赞科夫:《和教师的谈线、 如果教师也能在自己对生活的审美知觉上,在对艺术的理解上,一步一步地有所提高,那该是有多么好啊。赞科夫:《和教师的谈线.重视生活中美的教育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憎恶丑行。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线、 美化生活应该是必然的。儿童的美化生活,又和成年人的美化生活不同,儿童有儿童自己的感受形式,有儿童自己的精神活动上所有的表情的程度。因此,儿童集体里的美,绝不能够完全重复成年人集体里的美。马卡连柯:《论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版,第345页。

  83、 儿童阶段文艺教育最关紧要。一个儿童从小受了好的教育,节奏与和谐浸入了他的心灵深处,在那里牢牢地生了根,他就会变得温文有礼;如果受了坏的教育,结果就会相反。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07-108页。

  84、 儿童艺术活动,包括音乐、美术、工艺、戏剧等项内容,用以陶冶儿童的情感,启迪儿童的审美感,发展儿童的欣赏力,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陈鹤琴:《活教育(理论与实践)》,上海华华书店1950年版,第65页。

  85、 师生们的衣着和整个仪表在审美教育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444页。

  86、 一个人在举止和服装方面的朴实无华、自然大方,在作风上虚怀若谷、严于律己,总是令人喜爱的。年轻人应尽量不穿奇装异服,招摇过市,不破坏心灵美和外形美的和谐一致。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教育),科学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51页。

  87、 外表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有很大的意叉。很难想象一个肮脏的、马马虎虎的人,他竟能注意自己的行为。马卡连柯:《论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版,第103页。

  88、 衣服、房间、楼梯和车床的美观的意义,一点也不比行为上的美观意义要差一些。什么是行为上的美观呢?这就是具有某种形式的固定行为。这种形式本身就是具有高度教养的标志。因此,这里还应该注意另一件事实,我们把美学作为作风的结果,作为作风的表现来看待的时候,我们同时也就开始把这种美学作为本身具有教育能力的一种因素来看待的。马卡连柯:《论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版,第345页。

  90、 我们关心在儿童身上积累审美的印象从这里开始关心审美的环境。儿童跨过我们学校门槛后,他在这里所见到的一切和所接触到的一切都是美的。绿树掩映中的学校的整个面貌是美的;挂着一串串琥珀色葡萄的浓绿枝叶是美的;从一栋教学楼到另一栋教学楼之间的小道两旁蔓生的玫瑰是美的;学校果园中各种树的树冠一年四季都是美的;四周爬满野生葡萄的学校大门的门廊也是美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161页。

  91、 校有校容,有其内必形诸外,我们首要重艺术化的校容。我们所要的校容不是浪费的盛装,而是内心的艺术感所求的朴素的表现。我们的校容要井然有条,秩然有序,凛然有不可侵犯之威。陶行知:《陶行知文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709页。

  92、 我们尽力使每一个学生在青少年时期真正地看到田野、树林和河流,到过那些无名的、偏僻的角落。因为正是这些东西的独特的美构成了我们祖国的美。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线、 让男女孩子们在刺激精力自然流露的条件下制造东西,让他们的社会环境是自由的、合乎人道的,让他们通过愉快的反复获得熟练技巧,使他们能玩弄他们的材料而美将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在他们所创造的事物之中,虽然美的程度不全相等。沛西能:《教育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92页。

  94、 让完满的美表现在外表的典雅与内心的高尚,仪表的质朴与心灵的优美的一致上。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444页。

  95、 与此相类似的是,还要能看出入的精神的美,看出人的劳动和行为中的美。人们经常只是用正确性这个尺度来衡量人的行为:他的行为是否符合既定的准则。这当然是需要的。但是这根本不排斥以审美的态度来看待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私生活。美的尺度对于教育工作的成功也是需要的。赞科夫:《和教师的谈线、 不言而喻,美不仅存在于自然界,而且存在于人们的创造性劳动中,存在于人们的英雄业绩和日常的高尚行为中。对于社会生活和人的个人生活中的美,应当在学生的心目中给以高度赞赏。不过对于学龄初期儿童来说,在起步的阶段,还是自然界的美较易理解。赞科夫:《和教师的谈线、 当心中蕴蓄着这样优美的意向(指严肃、勇敢、慷慨、高尚等之类的情感》而且身体上和谐的美又是以跟它一致,一个人如果能够那么想,不是一种最美丽的景象么?柏拉图:《柏拉图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第9页。

  98、 所以,我们应访求那些匠师,由于他们天性里幸运的禀赋能遵循着真正好的途径,因此我们的青年仿佛住在适宜的水土,可以从其周围的一切事物里得到益处,从美的品物中所发射的影响接于其耳目,像和畅的惠风一般,令人精神健爽,因此从孩童时期起即于不知不觉间导他们于和睦、友好,并和美好的理性一致。柏拉图:《柏拉图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第8页。

  99、 应当能看到美。它就在这儿,在我们身旁,在我们周围,但是人也可能对它视而不见,也可能吸收它,感受到它,那样一来,美就会成为精神丰富性的取之不竭的源泉之一。赞科夫:《和教师的谈线、 鉴赏力和评价力通常是由于获得了足够的鉴赏评价知识,这些知识涉及艺术、音乐、文学等的美和价值问题。学习者在这类知识力量的促动下,也会去追求美,追求某种价值,并努力争取成功。巴格莱:《教育与新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77页。

  101、 一个人的和谐全面发展、富有教育、精神丰富、道德纯洁所有这一切,只有当他不仅在智育、德育、美育和体育素养上,而且在劳动素养、劳动创造素养上达到较高阶段时,才能做到。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55页。

  102、 人的全面发展同掌握高深的知识,同积极的社会活动和劳动活动,同任意选择职业的可能性联系着。所有这一切都要求个人兴趣与社会需要相结合,职业则应适应于人的天赋和志向。这里,我们做教师的负有重大责任。我们认为,要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就要让他从事他喜爱的劳动,而且,他越深入到这种劳动中去,他的能力和天资就会得到越好的发展,他的生活也会更加幸福。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2页。

  103、 劳动教育,即人的劳动品质的培养,不仅是未来好的公民或不好的公民的教育,而且是公民将来生活水平及其幸福的教育。马卡连柯:《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下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529页。

  104、 劳动教育,形象地说,它是必须、困难和美妙这三个概念的和谐统一。要是在学校和家里充满了这三种因素相统一的气氛的话,本来也用不着专门谈到劳动教育。劳动以外的教育和没有劳动的教育是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的。因为,如果没有劳动,旧居不能够通过劳动的全部复杂性和多样性使人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127页。

  105、 我们劳动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每一个早在少年时期和青年早期就能领悟到劳动能使他的自然天赋更全面、更明显地发挥出来,劳动会带给他精神创造的幸福。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E^1l『一我们认为,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者才是完成了自己的崇高使命,就是真真正正地使每一个少年、青年都在书籍和思想的世界里过着他个人的充满和欢乐的丰富的生活,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全神贯注地迷恋于一种艰巨而激动人心的脑力劳动,而劳动教育的最深的根源也正在于此。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87页。

  106、 在一个真正的教育系统中,在一个真正的社会中,劳动的历史、劳动的意义、劳动的可能性不应是整个教育计划的一部分吗?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22页。

  107、 现在我相信,不注意创造价值的劳动,不会成为教育的积极因素。因为,劳动就是生产学习,它应当由劳动所能创造的那种价值观念出发。马卡连柯:《论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版,第317页。

  108、 在任何情况下,劳动如果没有与其并行的教育没有与其并行的的和社会的教育,就不会有教育的好处,会成为不起作用的一种过程。只有把劳动作为总的体系的一部分时,劳动才可能成为教育的手段。马卡连柯:《论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版,第236页。

  109、 劳动和劳动教育并不是同学习、道德教育和道德发展毫不相关的东西。劳动这是一种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东西。不管我们学校里想出什么办法来努力吸引儿童(然后是少年、青年)参加学习之外的另一项工作,学习仍然在他的精神生活中占据着并将占据主要地位,这一点是无论如何也免不了的。所以,劳动教育应当从这一点开始。这是基础的基础。思考,认识世界,了解真理,获取知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个人的观点和信念对于学生来说,这就是劳动应包含的内容。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131页。

  110、 劳动是社会人不可或缺的责任。卢梭:《爱弥儿》,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第99页。

  111、 劳动意味着学习、训练、发现和运用天资和才能,使我们理解别人并与之交往,使我们能够找到不断遇到的有关生活、世界、精神与理智的变化之类问题的答案,以及保留在我们的意识之中的问题的答案。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93页。

  112、 劳动在智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77页。

  113、 只有当劳动能使个人和集体的智力生活得到丰富,智力兴趣、创造兴趣得到多种内容的充实,道德更加完美以及美感得到提高的时候,它才能成为教育力量。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55页。

  114、 劳动最大的益处还在于人们的道德上和精神上的发展。这种精神的发展是由和谐一致的劳动产生的。它应当构成无产阶级社会公民区别于阶级社会公民的那种人的性质。马卡连柯:《马卡连柯全集》(第四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447-448页。

  115、 通过劳动发展学生的个人才能和爱好。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49页。

  116、 没有明智的劳动,就如同不加考虑地随意拿一种劳动来占据一个人的全部时间仅仅只是不让无所事事,对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同样是极为有害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130页。

  117、 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我们深信,只有通过有汗水、有老茧和有疲乏人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劳动儿童和劳动少年对人们的看法和没有真正劳动过的人是完全不同的。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53页。

  118、 使儿童认识到他的社会遗产的唯一方法是使他去实践那些使文明成其为文明的主要的典型的活动。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7页。

  119、 对自己的生产能力形成兴趣和渴望,这对于培养青少年起建设性劳动者的作用是重要的,但这类兴趣和渴望主要不是通过学校经验习得的。学习对一项任务负责,并接受从事这项任务成败的后果,这也是成年以后起劳动者作用这种教育中的重要方面,这些基本上也不是在学校里习得的。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21页。

  121、 学校里进行与教育紧密联系的儿童生产劳动,可以使教育本身变得更有生命力,更加深入。这种学校将要培养受过全面劳动训练的人,他能担任每一项工作,能操纵各种机器,适应各种生产条件。这种人同样从事知识分子的劳动这样才能摆脱官僚制度的气息而成为生活的主人。克鲁普斯卡娅:《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1959年版,第262页。

  123、 少年们有时抱着不相信的态度,他们怀疑这种改造的可能性。为了消除这种怀疑,我们鼓励少年去从事这样的劳动,使他们通过这种劳动不仅创造物质财富,而且检验某一种真理。这种通过劳动来检验真理的过程,是形成正确的信念和使批判态度得到正确发展的最好手段。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95-296页。

  124、 在一般的统一学校里,教育是与各种生产劳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可以发展青年人的一般能力,为发挥儿童的独立精神,为把他们个人的爱好和才华在各劳动部门表现出来提供了广泛的场所。克鲁普斯卡娅:《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1959年版,第250页。

  125、 使青年人免于参加任何体力劳动和公益劳动,受到严重的危害的不仅是他们的体育和德育,还有他们的智力发展。不善于劳动会使他们习惯于利用别人的劳动,自己却逃避体力劳动。凯洛夫:《普通中等教育的改革》,见《苏联教育资料汇编》(第四辑》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12页。

  126、 教育不仅应当发展人的理性和传授给他一定范围的知识,而且还应使他燃起从事严肃劳动的强烈渴望。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强烈的愿望,他的生活就既不可能是有意义的,也不可能是幸福的。鸟中斯基:《劳动在心理和教育上的作用》,见《乌申斯基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41页。

  127、 我认为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快乐。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74页。

  128、 教育本身如果希望人能得到幸福,它就应当不是单纯地培养人去谋求幸福,而是培养他准备从事生活中的劳动。教育应当培养人从事劳动的习惯和对劳动的爱。它应当使他能为自己找到生活中的劳动。鸟中斯基:《劳动在心理和教育上的作用》,见《乌申斯基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35页。

  129、 教育不仅应当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敬和热爱,它还必须培养学生的习惯,因为认真严肃的劳动经常是艰苦的。乌中斯基:《劳动的心理和教育意义》,见《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476页。

  130、 爱劳动的感情作为一种道德品质,只有集体中才能培养出来,集体尊重劳动的感情愈强烈,对每一个学生的教育便愈有效。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35页。

  131、 我们认为学校教育的使命就在于,要使劳动进入个性的精神生活、进入集体的生活,要使热爱劳动早在少年时期和青年早期就成为一个人的最重要的品质之一。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80页。

  132、 普通学校教育最主要的要素是教学生深深地尊重一般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而比较容易做到这点的是让学校中的儿童在学习的时候做些有益的事情。加里宁:《论主义教育和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122页。

  133、 对待劳动的态度是一个人精神生活的最重要的因素。假如以为爱劳动的感情可以在劳动过程中培养起来,那是片面的和幼稚的。爱劳动的感情作为人的道德面貌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特征,要在人的精神生活(智力的、情感的、意志的生活)过程中才能培养起来。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129页,爱劳动首先属于儿童感情生活的范畴。当劳动给儿童乐趣的时候,他就会使劲工作。劳动的乐趣越深刻,儿童就越珍惜个人的荣誉。他们就越清楚地在自身的活动中看到自己的努力和自己的形象。劳动的乐趣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在它的影响下儿童才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这便意味着劳动变成了娱乐。劳动要求紧张和顽强的努力。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我们是在跟儿童打交道,在他们眼前世界刚刚展现开来。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32页。

  134、 孩子在懂得劳动的社会意义前应感受到,没有劳动就不可能生活,劳动能带来快乐,能充实精神生活。我们竭力使劳动在幼年时期就进入儿童的精神生活。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57页。

  135、 劳动受人推崇。为社会服务是很受人赞赏的道德理想。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20页。

  136、 我们认为劳动的崇高道德意义还在于,一个人能在劳动的物质成果中体现他的智慧、技艺、对事业的无私热爱和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同志的志愿。我们力求使孩子在自己的劳动中能体验到、感觉到自己的荣誉、自尊,能为自己的成果而自豪。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57页。

  137、 把劳动的道德、权利、义务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巩固劳动纪律,所以劳动就成为每一个人重要的道德标志。徐特立:《徐特立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226页。

  138、 社会的社会性进步和道德进步取决于组成这个社会的人们如何对待劳动,把劳动看作什么仅仅是获取物质和精神福利的手段,还是有充分价值和丰富内容而又有趣的精神生活的条件。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把这样一条原则作为我们所做教育工作的基础,这就是:孩子应当从劳动中,在充实自己的知识中,在为人、为社会主义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中体验快乐。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页。

  139、 在我们的社会中,劳动不仅是经济的范畴,而且是道德的范畴。马卡连柯:《论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版,第79页。

  140、 孩子们对爱劳动的教师是尊重的。充满热爱劳动的高尚精神,满怀热爱事业的教师的才能这是一团烈火,它能吸引住孩子们,使他们感到惊异,在他们身上唤醒对于劳动者的庄严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青少年心灵美的培养》,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12页。

  141、 学校里不应当有任何一个毫无个性的学生,不应当有任何一个对劳动态度冷漠、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学生。远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学者、作家、演员的,远不是每个人都注定能发明火药的。但是,每个人在自己的劳动中都应当成为诗人和艺术家这是个性全面发展的最重要的条件。绝不应当容忍一个人马马虎虎地进行劳动。无论什么样的宝藏和财富,也不能把欢乐带给一个不热爱劳动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46-147页。

  142、 我们,尊敬的教育者们,时刻都不要忘记: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没有做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而我这里所指的,是指劳动的幸福,没有儿童的劳动的幸福,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73页。

  143、 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77页。

  144、 我的学生必须像农民那样劳动,像哲学家那样思想,才不至于像野蛮人那样懒惰。卢梭:《爱弥儿》,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第100页。

  145、 我一贯注意在儿童良好的素质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使他们在童年和少年时期就能够在劳动过程中找到乐趣,并且从而逐渐意识到自己将来在劳动生活中应沿着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前进,才能成为一个幸福的人。苏霍姆林斯基:《关心孩子的成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8页。

  146、 掌握技艺是推动学生从事心爱劳动的主要刺激物。因此,我们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在上学的年份里都要在一个选定的领域里取得突出的成绩。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热爱劳动的精神:一个人热爱一样事,为它而入迷,离了它就不能生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26页。

  147、 谈到劳动的时候,必须注意儿童的疲劳(儿童比容易疲劳)。因此应该慎重地使用和估计各种年龄的儿童的力量。如果我们让儿童去从事力不胜任的劳动,那我们就会培养出一些懒汉。这种人对待劳动的态度是很轻率的。要使劳动既是有趣的,又是力所能及的,同时还要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而不仅是一种机械式的劳动。克鲁普斯卡娅:《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年版,第346页。

  148、 农业是人类的第一职业:最有价值,最有用,也最高贵。卢梭:《爱弥儿》,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第99页。

  149、 要让儿童通过亲身体验理解:没有劳动就不可能生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81页。

  150、 生活中的一切幸福和欢乐都由劳动所创造。不劳动,就不能正直地生活。人民教导说:不劳动者,不得食。要牢记这一格言。懒汉、寄生虫犹如吞噬勤劳的工蜂所造的蜂蜜的雄蜂。学习是你的首要劳动。去上学,就是去上工。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93页。

  151、 我们非常重视那种大公无私的劳动为社会劳动而感到快乐的情景。也就是说,劳动本身使孩子感到快乐,孩子从劳动过程中得到满足。十分清楚,要想造成这样的情景,就必须使劳动充满丰富的智力活动,使科学和技术渗透在日常的劳动活动之中。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页。

  152、 学生的劳动素养乃是教师的劳动素养的一面镜子。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21页。

  153、 归根结底,主义劳动的基础不在于技术,而在于人在于他的思想和志向,在于他以他无私的自愿劳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我们认为,劳动乐趣的源泉和劳动中丰富的精神生活在于,年轻的劳动者之间要有深厚的人道关系。要把为他人、为人民创造幸福快乐当作劳动创造的首要原则。这也就是生活的高尚道德。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4页。

  154、 在我国,一切劳动都是很光荣的。加里宁:《论主义教育和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148页。

  155、 为了使年轻人所获得的知识成为他们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实际手段,我们便教育青年一代辩证地看待劳动,看待人和大自然的相互作用。学校里的学生儿童、少年和青年能在整个社会的以创造性态度对待劳动的气氛中得到发展,他们看到了为劳动而掌握知识的实际必要性,在实践中确信能使自然力服从人的智慧的这种可能性。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页。

  156、 通过艰苦劳动获得的欢乐,是培养良心的强大力量。苏霍姆林斯基:《给儿子的信》,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1页。

  157、 我们不急于过早地让孩子去参与有报酬的劳动。因为这可能养成自私、贪婪的恶习。一个学生在用自己的劳动挣得第一次工资之前,应该大量经历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无报酬劳动的精神体验。学生集体劳动报酬的收入,都按集体的意愿,用来满足集体成员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56页。

  158、 劳动教学里,既包括掌握一定的手工技能和技巧,也包括了解材料的某些性能。精确和认真完成一件制作品,合理地使用时间、原材料和工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劳动教学过程中,还能培养这样一些宝贵的个性品质,如学会集体工作,热爱劳动,克服困难的坚毅精神等。赞科夫:《和教师的谈线、 经验证明,为了激起和发展学生的才能,最有效的办法是依靠他们的独立性来组织劳动。对某一种劳动的共同兴趣有利于把学生联合到这个或那个集体里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22页。

  160、 我向教师们建议:如果你们想使自己的学生成为善于思考的人,想使严整的、明确的、合乎逻辑顺序的思维通过清楚的说明和解释表达出来,那么你就应当吸引他们参加富有思想内容的劳动,把知识体系的关系和相互联系在劳动中体现出来。请你记住:劳动不仅是一些实际技能和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智力发展,是一种思维和言语的素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7页。

  161、 只有当生产劳动中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和谐地集合在一起的时候,那种生产劳动才具有教育性。如果劳动的唯一目的是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多半不要求重要的知识、技能和技巧》这种生产劳动的教育性方面就会减弱。这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推迟学生的爱好的发展,减弱他们对工作成果的兴趣,使他们养成对劳动性质漠不关心的习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39页。

  162、 只有从艰难困苦中才能使人动脑筋,发挥手和脑的能力。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见《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70页。

  163、 教育寓于积极的劳动之中,寓于教育过程的物质基础的创设和加强之中,寓于为生活、劳动以及智力发展和审美能力发展所必需的那些物质财富的创造之中。这种劳动是智力上成熟和劳动上成熟一致起来的重要先决条件。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0页。

  164、 劳动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劳动操作的特点就是脑力活动和手的活动相结合。赞科夫:《和教师的谈线、 重要的是,要在每一颗心里点燃起热爱劳动的火花。这就是说,要帮助学生动手去做某一件事,并且是双手成为他的智慧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07页。

  166、 学校里的学习过程和生产品的生产活动所以能有力地决定个性的发展,原来是因为学习过程和生产活动消灭了体力和脑力劳动之间的界限,并造就出有高度熟练技术的人来。马卡连柯:《马卡连柯全集》(第五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年版,第316页。

  168、 有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陶行知:《陶行知文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88页。

  169、 在教育工作中,劳动也应当是最重要的根本因素之一。教育学生从事创造性的劳动是教育者的特别任务。马卡连柯:《马卡连柯全集》(第四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446页。

  170、 智慧的双手能创造智慧的头脑。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12页。

  171、 我们要为建立这种学校而斗争。这种学校就是:把儿童的生产劳动作为起点,能用知识来阐明这种劳动,从而使儿童理解各种自然现象和人类的生活。克鲁普斯卡娅:《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年版,第428页。

  172、 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07页。

  173、 劳力与劳心并进,手和脑并用,徐特立:《徐特立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258页。

  174、 手能教给思维以精确性、工整性和明确性。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09页。

  175、 知识是从实践中来的,劳动才能创造世界,劳心者只是学习前人的实践经验,把实际理论化。光劳心不劳力,把心吊在半空中,光用脑不用手,瞧不起用手的人,在我们的社会是行不通的;光劳力不劳心也会变成狭窄的经验主义者。所以劳心必须和劳力并进,手和脑应该并用。这就是我们提倡勤工俭学的实质。徐特立:《徐特立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277页。

  176、 我们应当使学生学会思考和认识世界(自然界、劳动、人》使他们在劳动活动中成为思想家和创造者。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上》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93页。

  177、 劳动与智力生活的结合对于人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发扬创造精神,进行钻研,开展试验活动,根据科学技术成就改进劳动这是学校集体精神生活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孩子在干中思考,也在思考中干。在劳动过程中进行创造思考乃是能热爱劳动的源泉之一。我校全体教师认为,极为重要的教育任务是,让从学校投入生活的人都具有较高的劳动素养,不仅能创造物质财富,而且也会革新劳动。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9页。

  178、 只有当儿童的整个身心都被一种带有崇高目的的创造性劳动所占据,所吸引时,这份草稿才有可能变成一部美好的史诗。如果缺乏这种劳动,那么一切美好的素质都可能根本得不到表现的机会,或者被损坏得面目全非;一切闪烁着光芒的、独特的、具有个人特色的东西都会变得暗无光彩,都会蒙上一层由各种后天的恶习构成的灰尘。即或不如此,也会变得毫无特色,死气沉沉。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看到许多不具备个人特点,没有独特面貌的人。生活中之所以存在这种人,是由于当这些人处于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时候,在他们的生活中没有那种打动人心,使人达到忘我境界的劳动而造成的可悲的恶果。苏霍姆林斯基:《关心孩子的成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6页。

  179、 现代工业因为各种科学发明而日趋复杂,渴望真正成功的工人,必须要有一种普通教育的良好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培养他的专门技能。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40页。

  180、 这种职业教育,并不使青年屈服于现今制度的要求和标准,而要利用科学和社会的因素发展他们的胆识,并且培养他们实际的和执行的智慧。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26页。

  181、 在培养学生从事现代劳动时,必须武装他们以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确实的科学知识、技术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劳动的技能与技巧。但是为了进行有高度生产率的劳动,这还是不够的。除普通教育和综合技术教育以外还必须进行职业教育,保证培养学生有从事各种具体的现代劳动的能力。凯洛夫:《普通中等教育的改革》,见《苏联教育资料汇编》(第四辑》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15页。

  182、 办职业教育,不但着重职业知能,而且还要养成他们适于这种生活的习惯。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83页。

  183、 使功课劳作合一,提倡职业训练,是提高人的工作能力,增加实际生产量的最好途径。裴斯泰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见《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73页。

  184、 人们的教育,要从严肃认真的专业训练人手才是脚踏实地的。这比什么书本教材都重要。裴斯泰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见《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71页。

  185、 自社会生活方式采分工制,求工作效能的增进,与工作者天性天才的认识与浚发,进而与其工作适合,于是乎有职业教育。黄炎培:《职业教育艺术汇论》,见《社史资料选辑》(第三辑》中华职业教育社1982年版,第202页。

  186、 这种训练(职业)的目的在使儿童明白本地生活状况中所具的条理,使他们对于供给人类日用所需的各种事业所包含的要素。能够了解,并不是教他一种精巧的技艺,使他只能在邻近地方所有工业中求生活,丝毫不能跳出范围。杜威:《明日之学校》,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247页。

  187、 职业教育,以教育为方法而以职业为目的者也。施教育者对于职业,应有极端的联络;受教育者对于职业,应有极端的信仰。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15页。

  188、 职业教育的目的:一、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73页。

  189、 假使我们希望所办教育与现代的社会生活发生一种密切的关系,给学生一种适当的训练,使他们在社会中间成为有用的人,自重的人,则需要研究种种社会变迁。杜威:《明日之学校》,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220页。

  190、 2.职业技术训练与道德培养相结合把专业训练和道德培养结合在一起。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见《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71页。

  191、 各级教育,应于训练上一律励行劳动化,俾青年心理上确立尊重职业之基础,且使获得较正确之人生观。蔡元培、黄炎培等:《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见《社史资料选辑》(第三辑》中华职业教育社1982年版,第21页。

  192、 我主张学校里应该有生产过程,甚至于是最简单的、最没什么价值的、最枯燥无味的也可以。因为,只有在生产过程中,人的真正性格生产集体成员的真正性格才能够成长起来。正是在生产过程中,在需要执行工业生产计划的时候,人们才会感觉到每一部分工作应负的责任。马卡连柯:《论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版,第480页。

  193、 提倡职业教育固然不错,然而要明白职业教育不单是教学生一种比人家好些的职业,使得他容易赚钱,因为赚了钱不必一定是快乐的;同时,需要教学生知道这种职业本身的好处,使得他对于这种职业有精神上的快乐。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36页。

  194、 职业教育,将使受教育者各得一技之长,以从事于社会生产事业,藉获得适当之生活;同时更注意于共同之大目标,即养成青年自求知识之能力、巩固之意志、优美之感情,不唯以之应用于职业,且能进而协助社会、国家,为其健全优良之分子也。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01页。

  195、 掌握技艺、不断地改善技能和技巧、进行实验、把科学知识运用于劳动这一切都应当使学生作为一种道德高尚行为来理解和体会。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上》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08页。

  196、 诸君须知,人生必须服务,求学非以自娱。无论受教育至若何高度总以其所能应用社会、造福人群为贵。彼不务应用而专读书,无有是处。诸君须知,职业平等,无高下,无贵贱。苟有益于人群,皆是无上上品。诸君须知,求学与习事,初非两橛。以实地功夫求学,以科学方法习事,互相印证,其乐无穷。若歧而二之,不惟习事无有是处,即求学亦无有是处。诸君须知,人不可无业矣。更当知任何职业,必须积小为大,先轻后重。吾敢断言,今之当大任者,即昔日服微末之务而不以小者也。吾更敢断言,今之不屑服微末之务者,即他日并微末之务而不得者也。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15-116页。

  197、 毫无疑问,获得技能和技巧是很重要的任务。但是我们不能过分地强调这一任务而忽略了这样一些品质,如让学生理解自己的劳动操作,学会自我监督,计划即将进行的工作等。赞科夫:《和教师的谈线、 学校的综合技术教育化是授予新一代掌握现代技术的最好方法的一种途径。综合技术教育化要求授予儿童以有关的理论,用以阐明他们的实践活动。克鲁普斯卡娅:《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年版,第508页。

  199、 在实施综合服务技术的学校里,劳动的学习一方面应该授予学生一般的劳动技巧(例如:能够给自己的劳动提出一定的目的,给自己的工作定出计划,能够计算、会制图,合理地安排相互之间的工作,能节约材料,爱惜工具等等);另方面,能从技术、劳动组织及劳动过程的社会意义来理解劳动过程。克鲁普斯卡娅:《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年版,第449页。

  200、 儿童不仅应该学习,而且还要劳动,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要善于把儿童在校外的生产劳动与学校的教学结合起来。克鲁普斯卡娅:《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年版,第425-428页。

  201、 儿童应当学习某种生产劳动,应当获得某种熟练的技术。马卡连柯:《论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版,第486页。

  202、 综合技术教育不仅是技术进步的结果,而且也是工业化的工具。克鲁普斯卡娅:《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年版,第443页。

  203、 综合技术教育不是一种什么特殊的科学科目,它应该贯穿到各门课程里去,体现在物理、化学、自然课和社会科学概论课的材料选择上。它们互相之间应有联系,特别是这些课程要跟劳动教系起来。只有这种联系才能使劳动教学具有综合技术的性质。克鲁普斯卡娅:《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年版,第456页。

  204、 劳动首先要知识和技能。它们好像两个形影不离的朋友一样,在日益完善的道路上携手前进,从而逐渐地把人引上最高峰,提高人对生活和创造的兴趣。凯洛夫:《生活的学校劳动的学校》,见《苏联教育资料汇编》(第四辑》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188-189页。

  205、 学校的园艺、纺织、木工、金工、烹饪等等活动,就是把上面所说的人类基本事务引用到学校课程中去。当代生活中经济因素的日益重要,更有必要使教育揭示职业的科学内容和它们的社会价值。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09页。

  206、 职业指导这件事的根据,脱不了两个标准。一个是职业心理,一个是社会状况。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80页。

  207、 如果能够正确地对待选择职业的问题,那么生产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利益就是一致的。克鲁普斯卡娅:《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年版,第521页。

  208、 因地因人,为职业教育一切设施之原则。地无不辟之利,即人无不用之材。二者道在相成,故功宜合作。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32页。

  209、 职业教育机关的本质,是十分富于社会性的,所以职业教育机关唯一的生命一是怎么?就是_社会化。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82页。

  210、 女生工作的目的和男生一样,要帮助她寻觅适当的终身事业,使她在道德上和心理上都能合于自己的职业。使她对于自己的职业和所居的社会,有一种明达的态度。杜威:《明日之学校》,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261页。

  211、 大多数青年不论男女,到了十四岁或十五岁,天然地会想到将来生活的寄托,就是择业问题。教育在这个时候,就应改用种种方法明示或暗示各种职业的意义、价值和从业的准备等等。使得每个青年不要走向和他天性或天才不相似的道路。这就是职业的指导。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92页。

  212、 实业在教育中的位置不是急急地为个人谋职业的预备,乃要利用他去使每个学生所应有的理论上的知识得着实际上的价值,并且使他对于环境中各种组织有了一种了解。能做到这一点,学生就可以得着那必须的知识及智慧去选择他的适当工作并且知道自己努力去学成必要的技艺。他的选择就不至于因为他已经知道做了一件事并且只知道一件而有所限制。这个选择主要取决于他自己的能力及其自然倾向的。杜威:《明日之学校》,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283页。

  213、 学校的目的并不在专门造成许多工匠,使他们在某一种职业中间做了两年学徒,就变成专精一技的工人。其目的在使学生得知各种职务和实业的实在情形,对将来选择终身的职业有适当的标准,不致有误。杜威:《明日之学校》,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260页。

  214、 虽然学校必须永远在亲切友爱和社会服务的传统中形成学生的个性,同时必须认识到,真正的社会服务的训练,是有利于个人的发展的,而最高的社会形式将是这样的社会,在这种社会里,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从共同的生活条件中吸取他的天性所需要的东西,并且用他最特长的东西去丰富这个共同的生活条件。沛西能:《教育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55页。

  215、 选择职业对于加入劳动大军的青年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从事符合自己兴趣和能力的劳动比从事违反本性的劳动要使人愉快得多。克鲁普斯卡娅:《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年版,第238页。

  216、 我们不应该对有天才的儿童说他们是什么特殊的人,不应该让他们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应该关心的是让这些儿童受到全面的教育。全面的教育对他们的发展不仅没有妨碍,而且当他们长大以后,还可以帮助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去选择职业。不应该从小就决定,说这个小女孩将来要当一个舞蹈家,那个小男孩将来要当一个工程师。克鲁普斯卡娅:《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年版,第746页。

  217、 要使全社会的人,有相当的职业,必定要有相当的指导。这种指导,在任何学校,须负相当的责任,尤其是在中学校里的学生,他们在青年期内选择职业的兴趣已很浓厚,并很切要,我们为学生前途计,为社会计,在中学的课程内,须有职业的预备,选择职业的指导。廖世承:《中学职业指导的问题》,见《教育与职业》第96期(1928牟-)。经过悉心培养的青年人易于感受的第一个情感,不是爱情而是友谊。卢梭:《爱弥尔论教育》(上卷》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301页。

  218、 友谊就是培养人性的学校。要让孩子们自幼就体会到来自他人,首先是来自母亲、父亲的温暖。如果在父母亲的心灵中没有这种温暖,那就要帮助孩子从别人那里去寻找。友谊带来的幸福是一种巨大的精神财富,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把这个财富献给每一个儿童。苏霍姆林斯基:《关心孩子的成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10页。

  219、 在主义社会里,每一个人都应该为他人带来无私的、同志式的关心和友爱,都应该为他人带来纯洁高尚的爱和欢乐。但这一切品质都必须通过教育才能培养起来。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没有纯洁的友谊和真诚的同志关系,没有美好的爱人之心,一个社会就不会具有伟大的精神力量,也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美了。苏霍姆林斯基:《关心孩子的成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66页。

  220、 我们肩负着教育和培养具有远大抱负的人的责任,他们首先要忠于崇高的理想,并准备为之献出全部力量和生命。难道一个不忠于朋友的人能够忠于崇高的理想吗?有些教育工作者、家长、教师、少先队工作者的错误就在于他们想脱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脱离人对人应有的责任感来培养崇高思想品质,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只能是冷冰冰的,毫无感情的审慎而不懂感情的人,他们可以口唱主义道德的高调,却不惜蹂躏美好的闪烁着光芒的东西人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关心孩子的成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56页。

  221、 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六《示龙场诸生教条》。

  222、 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待儿童没有同情,他们就变得没有同情,而以应有的友情对待他们就是培养他们友情的手段。斯宾塞:《教育论》196体育官方app,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第107页。

  223、 只有当你意识到自己使别人得到了快乐的时候,你才能体验到真正的为人之乐。阿莫纳什维利:《学校没有分数行吗?》,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45页。

  224、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225、 如果一个人从童年开始就具有这样的坚强信念,即:没有友谊,没有纯洁的灵魂,没有真诚的感情,没有真理,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人生的快乐,那么他一定会成为一个为灵魂美,为大家的幸福而斗争的战士。相反地,如果没有这种信念,那么人就会逐渐变成一个只会索取幸福的人,对于这种人说来,个人的小天地比一切都可贵,比一切都重要,自私的个人享受和享乐迷住了他们的眼睛,他们看不见人类共同幸福的大天地。在每一个教育对象的童年时期就在他的心灵里埋下友谊的种子,让他能把自己心中的全部热情献给自己的朋友,为朋友的乐而乐,为朋友的忧而忧,这是十分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关心孩子的成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56页。

  226、 我们身为教师,要特别审慎地对待学生心灵深处萌发的爱情问题。男女青年萌发出这种人的最高尚情感,表明他们充满着旺盛的青春活力。此时教师的使命是把它引入进一步发展智力和培养品德的轨道。随着爱的情感的产生,也就出现了对爱情的初次严峻考验。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83页。

  227、 在培养高尚的爱的情感中所取得的成绩,是衡量一位教师的教育艺术的尺度。理解爱情,就意味着理解一个人的心。相反,对待青年男女的爱情抱轻蔑乃至嘲讽的态度,恰恰说明教师的教养水平低。如果说在情感教育中要求特别细心,善于掌握分寸,那么在爱情教育中就需要加倍如此。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教育。

href=""

搜索